近代中国轴承发展简史
2022-03-30
本站

2124
清末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一批中国民族工业,现代意义的轴承在洋务运动的工厂中生产出来。2002年12月,中国轴承技术考察团前往欧洲考察,在瑞典SKF轴承展览馆里发现了一套中国清代的轴承。这是一套圆柱滚子轴承,轴承外圈、保持架、滚子都和现代的轴承没有区别。
从1937到1945年,上海地区的秦福兴五金号、上海金昌铁工厂、荣泰新机器厂、秦福兴机器厂、金兴铁工厂、元兴昌机器厂、金城机器厂等十余家作坊开始制造轴承,从而奠定了上海民族轴承生产的基础。当时各厂家生产的轴承均有品牌,如金兴铁工厂生产的“地球”牌轴承,元兴昌机器厂开始生产的“YSC”牌轴承,荣泰协记五金工厂生产的“象”牌轴承,秦福兴机器厂生产的SRF轴承。当时上海生产的轴承主要是203、204、1204、1205等十几种型号轴承,销往江苏、山东、河南、河北、天津等地,用于轧花机、烟草机、纺织机天轴、摩电灯等配套。三、瓦房店轴承生产基地的建立。
1938年3月,日本在瓦房店建轴承厂,1940年1月建成投产,命名为“满洲轴承制造株式会社”,由东洋轴承制造株式会社【NTN,1918年创办,1937年更名为“东洋轴承制造株式会社”】经营。
在上海、瓦房店轴承制造业逐步发展的同时,全国还有沈阳、长治等地区的轴承制造业也在起步和发展。
1945年,沈阳玉峰铁工厂(1942年成立)更名为中华滚珠厂,开始仿制三K牌轴承。
1945年,长治机械厂在山西长治成立,开始生产马车轴承。
1948年,沈阳中华滚珠厂改名为沈阳三凯轴承厂。